成都环境集团再生能源公司

作者:admin人气:0更新:2025-10-25 15:15:48

  记者/杜文婷 摄影/刘杨 视频/张朝杰 编辑/郑涵

  点击上方视频观看小锦的精彩街采哟~

  ?前言

  保护和优化城市生态、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城市是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题中应有之义。生活在城市的每一个人,既是大气污染的“受害者”,也是污染的“贡献者”。生活在成都的每一个人,应该让“生态”“环保”“绿色”不仅成为朋友圈关注的热词,更应让这些生态共识落地生根,转化为每一个人的具体行动,践行力所能及的绿色生活方式。

  

  本周一开始,我市汽车尾号限行范围扩大至绕城(不含)以内。市交管局继续开展整治和劝返,不知道限行范围扩大的驾驶员了解情况之后也纷纷表示理解,驱车返回采用其他方式进城。

  昨日一早,家住双桥社区的李莉像往常一样走向停车场,准备开车去上班,在停车场里遇到了邻居陈姐。“你限号的嘛,咋还在开车哦。”经陈姐提醒,李莉突然想起尾号限行已经扩大到绕城以内,自己虽然家住二环内单位在市中心,但也受限。“你去单位哇,我顺路把你送到单位附近嘛,快上来。”陈姐热情招呼,李莉不断感谢。“谢啥子嘛,明天我限号,你也顺路带我一截。这个限号举措是暂时的,这段时间大家就克服一下。我们住一个小区,互相搭下车好方便嘛。”陈姐表示。

除了出行时多选用公交、地铁、拼车等方式,

绿色生活,

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 ?

  

  ?专家视线——

  刘建国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

仅靠垃圾分类还远远不够

  生活垃圾具有污染源与资源的双重属性,但首先是污染源,其次才是资源。

  垃圾分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很多地方在垃圾分类实践中面临先推行分类收集还是先建设分类处理与利用设施协调保障居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与后端处理设施运行效率之间的矛盾,影响了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也造成分类处理与利用设施不能正常运行。

  

  纵观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在较好的分类收集基础上,生活垃圾处理技术路线基本可以归为三类:一是以机械生物处理为特色,焚烧发电与生物处理相结合,剩余惰性残渣填埋的方式,可以称为德国模式;二是焚烧发电加炉渣填埋的方式,可以称为日本模式;三是填埋为主焚烧为辅的方式,可以称为美国模式。

  

  由于中国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在地域分布上不均衡,中国模式应当集德国模式、日本模式和美国模式之所长。土地紧张、环境敏感、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广州、苏州等,推行以焚烧发电为核心加炉渣填埋的日本模式已经逐步成为现实;土地相对丰富、环境敏感度不高、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地区,推行填埋为主焚烧为辅的美国模式较为可行;大部分城市,可以逐步推行焚烧发电与生物处理并举的德国模式,这也是目前我国大部分区域生活垃圾处理的基本格局。

  郭琳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东城中心幼儿园

环保生活理念融入幼儿园活动

  虽说近年来人们已渐渐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如何把这种意识转化成人们的自主行为才是关键。

  在小班科学区,通过“认识水”的活动,我们让幼儿知道水的重要性,懂得要节约用水、保护水源,从而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在中班语言区,幼儿通过讲述、表演“小鼹鼠嘉宝”故事,知道小鼹鼠搬家的原因,萌发爱护大自然、保护小动物的情感;在大班美工区,老师带领小朋友将生活中各种废弃的包装盒、一次性餐盘等进行大胆想象的拆、折、剪、粘,创意制作出“各种各样的鱼”,幼儿在感受艺术的同时,发现废旧材料的再利用价值。

  环保教育活动中需要的大量废旧物品离不开家长的共同收集、制作。我们每个班级的门口都放置了几个大筺,目的是收集幼儿家中不要的一些废旧和闲置物品,例如牙膏盒、月饼箱、牛奶箱、卷纸芯餐具、玩具等。刚开始,我们筐中的“宝物”总是寥寥无几,后来经了解,原来家长们认为:这些东西没有什么用,把我们家中不用的垃圾给学校太不好意思了。后来我们就利用晨间幼儿入区活动、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也参与到幼儿的区域活动中,在和幼儿共同经历过一些活动后,家长们惊讶于自己家中“留着无用、弃之可惜”的“垃圾”经过幼儿的想象和创造,变成一件件“宝贝”,从此以后我们的大筐里总是填满各式各样的“宝贝”。

  

  阎萍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

从娃娃抓起 从小微做起

  日本人环保意识强,当然不是天生的,而是由于日本社会非常注重环保养成教育。日本环保养成教育的对象首先是青少年,注意“从娃娃抓起”,在学校中广泛深入地开展环境保护教育,培养青少年的环保意识或曰“环境道德”,是日本环保养成教育最主要的途径。

  

  在中小学阶段,环保教育也是无处不在。以小学国语课本为例,6学年共12册,册册都有日本和世界各地种种自然景观、物产资源、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天象地质以及野外调查、资料整理、科学实验、诗文描写乃至联想思考环保问题等内容的课文,其数量一般都占每册书课文总量的三分之二左右,而且配以大大小小的图画和彩色、黑白照片,多达数十幅,无不生动有趣,赏心悦目,使学生们了解、热爱、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油然而生。日本各级各类高校,几乎全都开设“环境科学”这门课,内容包括天、地、海洋环境及各种污染的现象、原因、防治方法等等,使学生强烈地意识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可以说,抓教育就是从根本上抓环保——这是日本人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此外,日本人在环保意识和环保作为方面,目前特别值得我们借鉴之处至少还有以下三点:

  其一,严格保护森林和植被。在日本,占国土总面积70%以上的山地全部为森林所覆盖,城市绿化率也极高,木材资源可谓极其丰富。但法律严禁私人砍伐任何树木,一次性筷子都不用本国木材生产,即使因树木过密造成房屋采光不好,也不能砍伐,甚至不能伤其一枝。

  其二,积极推广“循环经济”,广泛利用“再生资源”。其中最为人所称道的是自2001年4月开始实施的《食品再生法》,该法规定食品厂、饭店、食堂、超市、婚礼场所等均有义务将加工、烹调、食用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剩饭、过期食品之类统统加工成肥料、饲料等原料,作为再生资源加以利用。这样不仅最大限度地减少了食品垃圾焚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同时也大幅度提高了垃圾处理场的使用寿命,又实现了变废为宝。

  其三,努力促进环保生活化、细微化,形成处处有环保、人人搞环保的美风良俗。尽管日本家庭之间的经济状况存在种种差别,但有一点却是一样的,这就是家家都非常干净,从客厅、卧室、厨房到厕所无不如此。每家每户都会自觉地进行垃圾分类,而且会将塑料之类洗涮干净,不留任何残存物。

看了这么多,

究竟要怎么做才符合绿色生活低碳出行的要求?

喏,收好下面这个图——

低碳达人的24小时,速速get!

  

标签:成都环务资源再生科技有限公司

本站和 最新资讯 的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本历史页面谨为网络历史索引,不代表被查询网站的即时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