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科技创新服务}
融资认证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创新服务 > 融资认证
安徽宿州:蔬菜大棚亮出“科技范儿”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网易新闻 发布时间:2023-07-15 05:52 次浏览 分享到:  

央广网宿州7月11日消息(记者徐秋韵 通讯员彭序)“让一让喽,‘西红柿车’要过去了。”7月4日,在安徽宿州埇桥区拂晓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一间日光棚里,记者看到一筐筐采摘好的西红柿被送到了路边,“坐”上了遥控运输车。工人武书娟手持遥控器,操控运输车沿着轨道匀速行驶至分拣打包区。

“园区每个棚里都配备了遥控运输车,方便工人们在棚内作业,省时省力。”该园区负责人张鲤告诉记者,“以前种菜靠天吃饭,效益不高,工人们也辛苦。现在大棚都安装了数字智能化设备,除绕蔓、整枝、采摘,其余工序都不需要人工操作。”

在园区大棚里,记者体验到了满满的科技感。大棚内配备了自动卷帘机、自动放风机、环境参数传感器、水肥一体化等数字智能化设备,实时掌握西红柿的生长环境和信息。生长期间,西红柿所需的水肥、光照、温度、湿度等要素,由智能温控系统经过分析后,提出合理的调整建议。同时,控制气温、调整光照、浇水施肥等工作,都能通过物联网系统指令精准调控,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西红柿的产量和品质。

“与普通种植方式不同,园区最大的亮点是全部采用椰糠无土栽培种植。”张鲤介绍,无土栽培模式下种植的西红柿根植于椰糠“土壤”中,顺着绕蔓绳固定向上生长。生长过程中不需要喷洒任何农药,可有效避免种植管理过程中的土传病虫害。所生长出的西红柿又沙又甜又健康,是真正的绿色无公害蔬菜,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在无土栽培、水肥一体化系统、智能化生长环境监测及调控系统等科技手段的集成应用下,这里的西红柿种植了5万平方米,生长期3个月左右,年产出约1000吨,畅销全国各地市场。“目前园区生产的西红柿主要有两种销售方式,一种是依托江苏绿港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销售渠道,严格把控产品品质,统一标准分拣、统一收购、订单式销售;另一种是在西红柿即将成熟时,通过电商平台、线下对接等方式,供应给本地商超。”张鲤说。

数字智能化系统赋能蔬菜种植,让传统农业“靠天吃饭”转变为“靠科技吃饭”。张鲤表示,园区将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促进农业与科技深度融合,努力打造集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健康安全无公害的优质蔬菜。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上一篇致力科技农业,探索电商共富

下一篇中国城市科技水平10强排名!

版权所有 © 2011  大千信息港  赣ICP备12001002号 | 赣公网安备 36012102000346号    地址:大千信息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