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政策法规}
国家、省、市政策法规
“科技金融不仅是金融工具” | 《上海科技金融生态年度观察2022》发布,首次新增“科技金融生态指数”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网易新闻 发布时间:2023-09-12 23:48 次浏览 分享到:  

“《上海科技金融生态年度观察》是对上海科技金融生态发展的追踪和真实反映,经过多年的跟进,报告数据能够清晰地将上海科技金融的发展脉络、变化趋势呈现到读者面前。”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科技创业研究室副主任金爱民向上海科技表示。



在过去的一年里,上海科技金融生态如何?在金融赋能科技方面,有哪些新特色、新亮点、新趋势?9月9日上午,由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浦发银行上海分行联合编撰的《上海科技金融生态年度观察2022》在浦江创新论坛成果发布会上正式亮相。

上海科技金融生态整体向好:

“投向科创的氛围更为浓厚”

PART

01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推进的关键之年,上海进入了推动国际金融中心与科创中心联动发展的关键时期。《上海科技金融生态年度观察》显示,2022上半年上海经济受疫情冲击,一些科技金融指标受到了影响,但是整体向好。

“投早、投小、投长、投硬科技”,关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投融资情况,在多方呼吁下,正成为社会共识。从报告中看,上海投资“投早”相对不足,“投硬科技”领域比较集中,据金爱民介绍,2022年上海创业投资坚持三大先导产业导向,围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领域深入布局,股权投资市场热度则集中在信息技术、企业服务、健康医疗、消费生活、生产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

金爱民提醒道,“因为新冠疫情的影响,2022年情况特殊,不能仅看当年数据。”从三年的总体情况来看,若将种子和天使轮定义为早期投资,则早期投资规模占比不到4%,投资数量占比16.87%,上海“投早”处于较低的水平,有待进一步的加强。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的报告中,不仅展示了当前的情况,同时也给出了可供参考的案例: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有宝山区“先投后股”支持科技成果转化案例;在投早投小方面,有北京与深圳投早投小的经验做法;从银行业金融机构角度,则给出了浦发银行股债贷综合服务支持科技创新等科技金融实践案例,以期为上海科技金融发展提供决策支撑。

科技金融生态

从无到有、逐年完善:

为科技型企业提供

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

PART

02


科技金融生态指数是今年《上海科技金融生态年度观察》中新增的内容,今年也是首期编制。

课题组于2015年率先提出“科技金融生态”的概念,在课题组看来,科技金融是科技产业与金融产业协同发展的共生体,“它不仅是金融工具,更是政、产、学、研、资等各类主体相互作用形成的制度安排、服务体系、协同机制,最终实现各类主体平衡发展的生态系统。”金爱民向记者介绍道。


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在于生态要素,科技金融生态要素包括体系内所有科技和金融方面主体和主体之间的各种关系,以及维系和促进创新主体和各主体间关系存在和发展的文化、法律、制度、规则等。“因此,基于科技金融生态主体和生态系统中各要素相互依存的发展演化规律,课题组从政策引导、财税支持、科技融资、创新生态四个维度,构建了包含了10个二级指标、22个具体指标的上海科技金融生态指标评价体系。”

“更重要的是,科技金融生态是一个生态系统,报告能够及时发现上海科技金融生态发展的短板和不足,帮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也能够为其他地区科技金融发展提供借鉴。”

“经过多年的研究观察,个人对上海科技金融生态的最大感受是上海科技金融生态的从无到有,逐年发展完善的过程。”金爱民表示,现在,上海科技金融生态已经初步建立起了以科技信贷、科技保险、股权投资、多层次资本市场为基本架构的生态体系,在这样一个体系下能够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也正是科技金融生态体系的逐渐完善加速了上海国际科创中心的建设。

据悉,上海科技金融生态观察连续多年在浦江创新论坛上进行成果发布,“希望通过在浦江创新论坛中各界思想相互碰撞,产生创新的火花,促进各界能够更好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创新型国家建设。”金爱民表示,“今后,课题组将继续从生态视角观察上海及全国的科技金融生态发展,力争将一个更加客观、真实、广阔的科技金融生态呈现给学者、业界和政策决策者。”


来源:上海科技。文章观点不代表主办机构立场。

编辑邮箱:sciencepie@126.com

上一篇如何判别网站是否具有营销价值?

下一篇武汉网站建设域名解析是怎么回事?

版权所有 © 2011  大千信息港  赣ICP备12001002号 | 赣公网安备 36012102000346号    地址:大千信息港